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频道 > 新闻时评
每逢佳节“倍思民”
浏览次数: 作者: 信息来源:东海县新闻宣传中心 更新时间:2017-11-01

  重阳节期间,上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带着礼品,来到桃林镇“双进双促”和“阳光扶贫”帮扶联系点,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,为贫困户送去党的问候,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,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。笔者为此点赞。
 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这是人之常情。“思亲”又“思民”,这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本分和公仆情怀。领导干部也有自己的亲人,逢年过节,与家人团聚,共享天伦之乐,也在情理之中。然而,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,又不能只关心家人,更要关心百姓疾苦,不只“倍思亲”更应“倍思民”。
  “思民”不应只是一句空话,“思民”就是要倾听群众的呼声。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,走村串户,嘘寒问暖,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,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,有助于对村情民意了如指掌,有助于我们的决策更加从实际出发,有助于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。
  “思民”就是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。要经常到群众中去,看看他们的吃饭问题、子女上学、生病就医等问题解决了没有,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。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,在风雪交加的天气,给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送粮,眼瞎的大娘和卧病在床的大爷问:“你是谁?”,焦裕禄说:“我是您的儿子。”折射在焦裕禄身上的是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“心里装着群众,惟独没有他自己”。这样的“思民”,的确令人欣慰。
  “思民”还要为群众多送一些“金点子”。逢年过节送温暖,的确帮助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,还应多送一些好的思路、好的方法。不妨帮助他们分析一下现状,找出贫困的原因。如果是因思想观念落后,就要多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引导他们学科学技术,先在思想观念上脱贫。如果缺少致富门路,可引导他们立足实际,选准致富项目,给予资金上的支持。还要扶上马,送一程。多关心他们的项目运转情况,及时给他们解决产前、产中、产后服务问题。只要他们有了更多的“金点子”,就能创造出更多的“金子”来。当前,各地可结合“双进双促”大走访征集到的问题认真做好不满意农户的答卷,做到走访群众不搞“一阵风”, 坚持制度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,和群众融为一体,找路子、谋发展、解难题、惠民生;问题矛盾化解不摆“空架子”,认真分析研判,针对涉军、移民、历史遗留等问题把准群众的“脉博”,摸清基层的“实情”,领会群众的“民意”,找到问题的“病源”,共性问题解释到位,个性问题化解到位。
  习近平同志在“7·26”讲话中指出:“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”“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,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常怀一颗“思民心”,多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、好事。因为办一件实事,就暖一片人心,多一份力量。